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研训 > 那占林老师在实验教学观摩现场会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那占林老师在实验教学观摩现场会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2014年05月14日 09:01:50 访问量:490

第三单元 液体和固体

5.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女儿河小学 那占林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展开,旨在通过探究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本课内容以四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开展研究讨论,用实验活动视频演示等手段来让学生明白其中奥秘。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科学探究历程。

第一个物体(橡皮泥)的出示,引出学生如何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思考,也引出了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两种方法,借助漂浮物和改变物体形状的探究。

第二个物体(猕猴桃)的出示,让学生在感觉神奇中发现问题,“猕猴桃本应沉在水里,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了呢?”从而引出使猕猴桃浮起来的方法思考。一是改变自身重量,一是水里放盐。

最后的拓展活动:一、潜艇的沉浮;二、鱼丝在水中树立。这即是引导应用,也是开拓学生视野。

以上活动设计为计划,在课堂上生成其他活动时,随时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水槽、量杯、玻璃棒、猕猴桃、毛巾等若干、木板、泡沫、塑料管若干、匙、盐等。

教学过程(假想实录):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假象教学实录

课前聊天

师:小伙伴们好啊。

生:老师好。

师:小伙伴们不要紧张,我们还没有上课呢,当然上课时也不必紧张。

大家都知道人与人见面时都会有第一印象,例如,我看到大家,就感觉到大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就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那你们对老师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生:……

师:有一天,我走啊走,走啊走,突然,一条大河拦路,我左看看,右看看,没有桥,我还不会游泳,假设你们都是有个神奇的口袋,一掏就能掏出各种物品,你们谁来帮帮我啊?

生:……

师:你们的办法都真的非常好,我很喜欢,老师有个愿望,就是躺在河水上,看着书,看累了,睡着觉,让河水把我带到河对岸去。

你们说我的愿望能实现吗?

生:……

师:也有可能哦。等我们一起上完这节课,你们也许就想到帮老师实现这个愿望的方法了。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来上课吧。

 

 

正式上课

一、导入:

师:大家回忆一下,当把一个物体放入水中,会怎么样?

生:沉  或者 

师:那么沉在水里的物体有没有可能浮起来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次是,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办法。

(出示幻灯片课题)

二、正式授课

(一)  方法:“借助漂浮物”和“改变物体形状”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块揉成球形的橡皮泥,我把它放入水里,怎么样了?

(演示:一手拿杯子,一手拿橡皮泥,橡皮泥放入水中)

   生:沉下去了。

   师:那你们有没有办法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生:发言或者举手。

师:(叫停)咱们不着急回答,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一下,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

(教师下去巡视,倾听学生讨论。意在控制学生讨论范围。讨论时间一分钟左右。)

师:(拍掌示意停止讨论)好了。我们的讨论到此为止。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出来的办法。

生:……(变形或者借助物体)

   (如果出现盐,直接提示,说:“老师告诉你,放盐的方法对于橡皮泥来说,行不通,为什么行不通呢?这节课上完后你就知道了。”)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总结了一下,大约是两种方式:一种,把橡皮泥放在一个能够浮在水上的物体上,让它帮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一种,把橡皮你的形状改变,使它象船或者碗那样浮在水面上。

想要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行得通,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实验。

师:好,我们就让实验说话。

    刚才哪组同学说借助物品的?

生:举手。

师组织学生演示。提出借助的小组都到讲台前,进行演示。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橡皮泥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浮在水面上。

师:像泡沫、木块这种能够浮在水面上,并且能随着水的流动而动的物体我们称之为漂浮物。那我们将这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总结一句话,就是:借助漂浮物(幻灯片出示借助漂浮物)

师:刚才啊我们同学还提出了一种办法,就是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也能使橡皮泥浮起来呢?

   我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想知道,我们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也就是怎么捏这个橡皮泥。

   生:……

   师: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操作办法和注意事项,大家来看一看,读一读。(出示幻灯片:操作橡皮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操作的方法,橡皮泥也有了,一会我们就开始做,做成功的同学就大声喊老师我,让我分享你们的喜悦。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那么我们还等什么?动起手来。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成功的小组,提示学生坐好,等待其他的小组实验完成。保存好做好的模型,一会我们还要和其他小组比一比。

   分组实验结束。

   大家做得真棒,我刚才都看到了,你们都使橡皮泥浮在了水面上,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什么?

   生:……(也许学生回答不上来,这时出示球形橡皮泥和碗形橡皮泥进行比较,橡皮泥有什么不同?)

   生:总结出,形状变了。

   师:那我们又知道了一个“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就是改变物体的……(生答。)(出示幻灯片:改变物体形状)

   师:刚才我们通过橡皮泥的实验,知道了两个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你们真棒。

   为了奖励奖励大家,我决定给大家表演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生:想。

   师:表演。(两个猕猴桃,一个中间挖空,一个放在盐水中。课前准备好挖空猕猴桃和盐水杯,清水杯和盐水杯以红布铺盖放在托盘上。

(无中生有,猕猴桃,借助红布一块。问:猕猴桃犯放入水中会怎么样?答:沉下去。演示。揭开红布,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临了。)

 出示两颗浮在水面上的猕猴桃。

师:(指浮在水面上的猕猴桃)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猕猴桃浮在了水面上。

师:其实这个不是魔术,是科学道理,如果你们知道了这个科学道理,你们也就是魔术师了,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我们回到课堂上,你们知道潜水艇吗?

生:知道。

师:潜水艇可以在水中自由的沉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希望大家发掘出潜水艇沉浮的秘密。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结束。继续课题。

师:通过视频,你们知道潜水艇自由沉浮的秘密是什么了吗?

生:……

师:是什么?

生:……

师:总结,潜水艇储水的大水柜,进水,变重,沉入水中,潜水艇把水柜中的水排出,变轻,浮出水面。也就是说通过改变物体自身的重量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出示幻灯片:改变自身重量。

师:(指漂浮的猕猴桃)你们知道他们中蕴含什么科学道理了吗?

生:挖空。

师:下面找同学来揭开谜底。谁想来?

生:找到挖空的猕猴桃。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知道了它的秘密。

那这个呢?

秘密又在哪里?这个猕猴桃可没有挖空。

生:……

如果答不上,就将猕猴桃放入其他水杯,沉下去,提示出问题出在水中。

生:猜测。

如果猜测不到,就出示视频,死海。

如果猜测到了就直接进入“水里放盐”实验。

师: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不是我们的经历,想证明放盐的水真的能够浮起来猕猴桃,我们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怎么做?

生:……

师:提出实验要求及玻璃棒使用注意事项。(出示幻灯片水里放盐实验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动起手来。

        教师巡视指导。

师:拍手终止实验。同学们哪个小组来汇报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小组往水里放了   匙盐,猕猴桃浮起来了,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往水里放盐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猕猴桃浮起来。

生:……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又发掘除了一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出示幻灯片,水里放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都是什么?

生:……

师:出示幻灯片。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呢?

生:船,游泳圈,救生衣等。

师:老师这里有根鱼丝,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在水中“立”起来?这个留到我们回家作业,想到办法的同学和你们的父亲说一说,他肯定知道准确的方法。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思考:

学生处于实验探究萌芽状态,引导思考,进而猜测,继而设计、操作实验,求得真实。以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实验素养。

设计意图:

本课以两导入、两物体、两演示、两动手、难易两两分为过程,最终四结论为结果,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课题导入,以最简单的方式,两句话切入课题。为什么导入这么简单,为了节省时间,课堂初期孩子们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让他们快速接触主题,而进行思考。然后再以橡皮泥沉在水中,思考如何浮起来,引出学生讨论,得出最终的猜测借助漂浮物和改变物体形状。

就我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两个方法(借助漂浮物和改变物体形状)是重点中的重点,因为两个方法才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而其后的两个方法(改变自身重量和水里放盐)只能在特定的用途和环境中才能出现。这里对于两个方法我做了略祥处理,因为借助漂浮物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几乎略一涉及就能明白,所以做了演示实验的处理。而改变物体形状对于三年级学生比较难一些,虽然船只、碗等都是常见的事物,但是很少有学生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故此以橡皮泥这种能够随时改变形状的为实验材料,通过小组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中体会沉在水里的橡皮泥可以通过改变形状而浮在水面上。

这时课堂进行了一半,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精神处于疲惫期,为了更好的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做了第二个拙劣的魔术导入,魔术不在乎是否被看破,只求提起学生们的精神,最终引发思考。

猕猴桃应用两种方法浮在水面上,一是挖空猕猴桃,减轻重量;一是水里放盐。

这里以孩子们的思考方向为主,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决定先进行哪个方法的教学。也就是我的幻灯片为什么都是“方法之一”,而不是方法之二之三之四的原因。同时我的幻灯片是没有播放顺序的,幻灯片与幻灯片可以随意切换的意图。

挖空猕猴桃使它浮在水面上和潜水艇自由沉浮都是改变自身重量的科学道理的应用,以猕猴桃引出潜水艇,在应用潜水艇解释猕猴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画一个圆,从而使学生得到知识及对于知识应用的方法。

水里放盐的猜测我做了两手准备,我们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网络或者电视上获得水里放盐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是很容易的,孩子们如果知道这个知识,就直接切入实验,把视频死海作为联系实际切入生活。如果孩子们猜测不到,就播放死海视频,将视频作为这个知识点的导入,引发学生的猜测,从而导出小组分工动手实验。小学三年级实验以看到实验现象为主,但是这里我却做了实验记录的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小组明确分工也是这个目的。

最终,学到知识,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这才是我们科学学习的目的,也就有了课堂末期的联系实际。

编辑:蒋红梅
上一篇:《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评课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锦州市太和区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