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前研训 > 《谁咬了我的饼干》评课稿

《谁咬了我的饼干》评课稿

2017年05月16日 14:57:56 访问量:361 作者:梁莉

“语言活动既具有情趣,又具有发展的效益,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是我对本次活动总体的评价。

纵观本次活动,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触就是:这是一次趣味盎然,充满集体教学魅力的语言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了宽松、民主、有情有趣的学习氛围,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快乐的学习,他们想说、会说、敢说,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首先,趣在选材上。《谁咬了我的饼干》是一个充满悬念又不乏童趣的小故事,它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故事从小猪发现自己的饼干被谁咬了一口开始设置悬念,通过询问朋友,发现每个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牙齿印,谜底豁然开解。故事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设置悬念,激发起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一个有趣而又有吸引力的故事素材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其次,趣在情节上。对小班幼儿来说,教学活动情境化、游戏化,是提升学习品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张老师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故事情境。小猪不停地寻找“是谁咬了我的饼干?”问小鸟、问小兔,直到最后谜底解开,在此基础上张老师还加入了角色扮演、找牙齿印等游戏环节。孩子们在有情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愉快的猜想着、积极的思考着、快乐的学习着。

另外,本次活动还有两个方面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首先欣赏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选择、分析和使用教材,这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考验。从张老师的设计思路和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种钻研的态度、质疑的精神以及专业的能力。例如,将原版故事的名字《谁吃了我的饼干》改成了《谁咬了我的饼干》,从“吃”到“咬”的小改变,体现的却是教师的“大智慧”。 “吃”字强调的是食物进入到我们的消化系统,而“咬”字强调的是嘴部的动作,“咬”字的运用更能突出小动物的牙齿印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对教材的再处理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是非常成功的。这种反复研读、仔细分析、深入解剖教材的态度和精神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其次,我比较欣赏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清晰合理且较为明确和有效的,体现了教师较强的目标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始终思考的是“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始终以此为线索来设计活动流程。例如在达成让幼儿练习说话这一目标时,教师设计了“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演一演”等教学环节;而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过程中,幼儿就完成了“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动物的牙齿印是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这样明确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者是教师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对于本次活动我有一点小的建议。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除了要注重趣味性之外更要注重的是实效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为了增强本活动环节的实效性,建议老师在活动前准备相应小动物的头饰,在幼儿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请幼儿到前面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幼儿学习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便于教师了解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编辑:梁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锦州市太和区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